2005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8日在大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05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8日在大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夏德仁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07日
信息来源:大连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4年是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6.2亿元,增长41.3%;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01.5亿美元,增长2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可比增长1.1 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2亿元,增长13.5%;全地区实现税收总额367.2亿元,可比增长22.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2亿元,可比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6元,分别增长14%和13.1%。我市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中列第七名,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荣获“市民满意”奖。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制定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增长15.2%;集装箱吞吐量221.1万标箱,增长32.4%;空港实现旅客吞吐量46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7万吨,分别增长34.9%和23.6%。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提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通过能力3300万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保税区汽车码头、大连湾通用杂货泊位等工程进展顺利。保税区5平方公里填海造地工程全面完成。航运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区港联动”封关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地区,对提升保税区的辐射力和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我市分别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荣集团、美国罗宾逊物流有限公司及足彩胜负14场铁路局,签定了投资合作协议。口岸集疏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烟大铁路轮渡开工建设,金窑铁路复线已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全年新增国际集装箱班轮干线2条、国际航空线3条,航运中心辐射领域进一步扩大。
——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四个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石化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西太平洋150万吨加氢裂化扩能改造、齐化6万吨聚碳酸酯等项目开工建设,百万吨乙烯项目已列入国家布局;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建设进展顺利,又有5家世界500强公司和一批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入驻,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出口2亿美元,分别增长56%和67%,路美芯片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开局良好,数控功能部件及加工中心、石化通用设备、隧道掘进机、汽车发动机和电站部件等一批大项目在基地落定;船舶制造基地实施了新一轮调整改造,造船重工30万吨大型船坞已建成,新船重工270万吨造船项目基本完成,造船及配套能力大幅提高,中远船务总部迁入大连并扩建修船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支持,在国家批准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中,我市累计获得62项,总投资额达228亿元,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4个项目竣工投产。冰山三洋工业园、金州机车出口基地、瓦房店装备制造工业园、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庄河花园口工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登上新的台阶,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到2018.2亿元,增加值524.1亿元,分别增长28.9%和2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10亿元,增长33.4%。
——农村经济创历史新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各项可比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95亿元,增长16.4%;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量增长4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增长35.4%。我市率先免征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和两税附加,市县两级财政安排9230万元,用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市财力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农村水利、生态建设及贫困户异地搬迁。采取十项措施支持16个低收入乡镇发展,使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达到78%。北三市开发取得新成果,投入开发资金6.3亿元,其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平均增长49.7%、18.8%和20%。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农业增产新技术30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建扩建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91家,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达206个,带动56万户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全市造林突破1亿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六个“百万工程”建设,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西安路罗斯福天兴国际商业中心、麦德隆商场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建成开业,10条特色商业街基本形成,新建各类便民连锁店240个、社区大型综合超市6个,新型业态市场份额超过35%。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开始启动,期货大厦破土动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培训基地落户大连。又有4家保险公司和4家保险中介机构进驻大连,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大商所玉米、黄大豆2号期货成功上市,全年期货成交额突破5万亿元,增长27.8%,成交量占全国的58%。伊藤忠、东方海外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全年接待海外游客52万人次,创汇3.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70亿元。举办各类展会56个,成交额285亿元。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63家,实现合同外资31.6亿美元,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一倍多,外贸自营出口突破百亿美元。美国毕博、德国SAP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连投资兴办企业。德国大众30万台发动机项目落户开发区。大洋商船、金腾船舶配套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世界跨国公司已在大连建立12家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7家物流中心、5家地区总部。国际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827项,外派劳务2.46万人次,机床集团成功控股德国兹默曼公司。对外友好交往有新进展,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已经发展为17个国家的24个城市。对内招商成效明显,共引进合作项目360项,成交额119.4亿元。
——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制定了《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全年完成城市重点建设项目167项,总投资141亿元。水利、电力等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引英入连”二期工程提前竣工通水,完成城市自来水管网改造56.7公里。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通过验收,泰山热电厂开工建设,庄河电厂、辽宁核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大大连”建设全面推进,西拓北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框架,快轨三号线香炉礁至火车站工程竣工,沈大高速公路后盐立交桥建成通车;大庄高速公路西段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新红凌路、城八线长兴岛段、海皮路三期、西部大通道;新建农村油路733公里,又有172个村通上油路。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黑石礁、凌水河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周水子河综合治理工程。老虎滩、泉水、凌水和马栏河二期4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对11个区域的烟尘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并网锅炉302台,拆除烟囱229根。会展二期、新游泳馆即将交付使用,新建和改造星级旅游厕所100个。城区植树134万株,新增绿地1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有89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增长32%,新增科技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1050家,实现技术交易额15亿元。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大森数控系统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及产品交易会和中国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
教育事业发生深刻变化。市县两级政府投入资金2.59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256项,一次性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为北三市各建设一所标准化寄宿高中;投资2600万元改扩建9所高中,农村教育发生历史性变化。市财力安排资金1.78亿元,支持在连高校发展。市县两级政府拨专项资金600多万元,使全市1.8万名贫困学生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向900名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寒窗基金”170万元。将全市6.3 万名外来工子女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制定了《大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交付使用,新传染病医院开工建设,启动了健康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新闻出版和文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开始启动。成功举办了国际徒步大会和马拉松比赛,竞技体育硕果喜人。市政府投入15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4万人、引进外国专家近万人次。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8‰。我市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兵和预备役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已全面落实。全年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6万人,其中大龄及困难群体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发放小额贷款2.43亿元,使近万人实现了自主创业。我市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8万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2亿元,增长21%,个人帐户做实率达100%,确保了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医疗、失业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和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涉农区市县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321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新建养老福利机构19所,社区老年福利“星光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投入2.53亿元用于城乡低保、灾害救助、扶贫帮困、优待抚恤,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农村特困户和灾民建设住房1490套。
实施城区街巷路整修和摸黑路亮灯工程,全年共完成481条、50万平方米街巷路的整修任务;为324条摸黑路安装了路灯。完成了东北路广电中心段等10项交通“瓶颈”改造工程;修建了30余处港湾式停车场。新建了火车站北广场地下通道和5座人行过街天桥。投资1200万元实施的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筹集资金20亿元,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旧区改造工程,对解放路、北京街和南北复兴里1万多户居民的旧区进行拆迁改造。完成配套经济适用住房40.5万平方米,为772户“双特困”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改造煤气管网6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88.8万平方米。新建农村饮用水工程269项,解决了15万人饮水困难。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对15个政府部门进行了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将甘井子区纳入城区管理,整合了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体制。市属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全面推进,33户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22户国有企业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8户市属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22户企业实施了主辅分离;13户企业实施了“三供一房”分离改革。79户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完成了转企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新型投资运营机制,成功地进行了污水处理项目的社会化融资。优化经营性土地储备交易流程,以挂牌方式出让经营性用地253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20亿元。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目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并发挥出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开展了蓓蕾生命救援工程、爱心助学驿站等24个援助项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诚信大连”,在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比中,我市连续八届榜上有名。援助对口帮扶兄弟城市资金2300万元。大力推进“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果,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重大决策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政协通报制度,1251件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理完毕。聘请2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软环境建设监督员。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全年查处违反政纪案件882件,对789名干部给予纪律处分。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中央、省交办的信访件结案率100%,息访率88.6%。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4年是我市“软环境建设年”,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一批政府规章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审批事项由1309项减少到277项,减少79%。加大了行政性收费清理力度,高新园区率先成为无行政收费区。市政府筹资2亿多元偿还贷款,提前撤销了金州五一路和旅顺南路收费站。新建了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已有43个部门、254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6项行政收费事项在中心统一办理。对办理企业设立、下岗职工创业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优化,方便了市民和企业办事。对市政府44个部门的56名处级公务员进行了跨部门交流。首次实行由服务对象评议机关处室,委托社会调查中介机构对444个业务处室进行了开门评议。启动了行政首长问责制。整合市党政内网、行政审批专网和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推进了网上办公和网上审批。全年企业和市民对公务员的投诉量下降了65%。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市政府着重抓住了五个关键环节。一是牢牢抓住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难得契机,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及时制定了《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对我市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支持,努力通过强化投资和优化结构来提高经济增长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三是致力于打造适合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佳投资环境,把审批制度改革和提高工作效率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攻坚战”,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与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能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四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努力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五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区市县布局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增强了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动了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取得重大进步,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每项成绩,是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支持与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历任老领导热情关心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国内外各界朋友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省直各部门、兄弟省市及外地驻连机构和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电力等资源性制约因素日渐显现,开放先导区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限制。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差距,经济结构调整还未到位,经济运行质量不够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三是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总体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活力不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四是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强。五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软环境建设尚有不足,个别公务员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0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对大连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在全省建设开放型经济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建设新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建设和谐辽宁中提供新鲜经验。我们要按照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扩大沿海城市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2005年市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大大连”和“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5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战略,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要全方位、多领域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境外资金和社会资本,努力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
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大窑湾北岸港区,启动第二个30万吨原油码头和长兴岛港区开发工程。建成集装箱二期11—14号四个泊位,三期17、18号泊位,大连湾9号、11号通用杂货码头,完成大石化码头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保税区汽车专运码头、大连湾航道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做好皮口港和大长山岛港扩建规划,完成老港区油品和化学品码头搬迁重建工程,以国际航运中心商务旅游区为目标,启动大连老港区开发。
构筑通畅的集疏运体系。开工建设大窑湾疏港路、金窑铁路复线,加快烟大铁路轮渡工程进度,推进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和东北边境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大窑湾、鲇鱼湾、北良港区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做好长兴岛地区、旅顺羊头洼港的公路和铁路建设规划,完成周水子机场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区港联动试点。进一步拓展保税区功能辐射空间,尽快构筑现代国际物流网络。积极探索大孤山半岛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模式。推进内陆物流干港建设,加快促进足彩胜负14场、长春、哈尔滨、图们、满洲里等城市的内陆干港物流园区建设,形成腹地与口岸物流联动发展。继续推进“大通关”改革,完善电子通关联网检查系统,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创造程序简化、成本低廉、效率快捷的口岸通关环境。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要增长17%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0%以上。
加快“四个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双岛湾石化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两油”扩能、“两船”扩建等在建大项目,推进“总装造船”模式,促进造船工业集群化发展;抓紧开工建设中远修船和造船基地,加快建设一汽大众汽车发动机、道依茨、冰山三洋工业园、机车出口基地、精细化工园、国家石油储备基地、QTA等项目。加快船用曲轴、核电设备、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汽车音响机芯等项目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发展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开工建设新加坡IT园和多媒体动漫走廊,新引进5家以上世界500强软件企业,软件产值达到100亿元,出口达到3亿美元。
精心组织好《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将关系到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到国家计划之中。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制定出台《大连市支持数控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出资2000万元建立专项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全力支持机床集团、大森数控、光洋科技等企业的国产数控装置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制定《大连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推进四大基地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新材料、制药及医疗设备、家具、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将服装工业作为我市的都市工业予以大力扶持。统一做好各区市县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分工,使其成为现代产业集群的载体。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产出、高效益为目标,搞好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树立一批环保节能的样板企业和示范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要分别增长18%和16%以上,利税增长15%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0亿元,增长20%。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支农工作力度,各项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变,农民已经得到的实惠不减。继续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新增经济适用型保护地10万亩,优质水果20万亩。新建150个规模化饲养小区。加快10个渔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优良品种100个,农业增产新技术30项。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扶强做大一批水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精加工、种苗繁育和科研开发型的龙头企业。继续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带动农民致富和现代农业示范的双重作用。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的发展。继续实施森林资源保护、荒山造林补植、村屯绿化、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等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涉农地区城市化途径。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万亩。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要分别增长12%和20%。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大孤山国际物流园、甘井子陆港物流基地、空港国际物流园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和航运企业进驻大连。加强财税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业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驻连金融机构发展,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推进和完善青泥洼、天津街、西安路、香炉礁和北部商业中心区建设,新建10条特色商业街。商业新型业态要向县区发展,新建5个大型综合超市、100个便民连锁店。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全面实施旅游“3S”战略,全年接待海内外旅客和旅游创汇要分别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突破700亿元。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实际利用外资要增长20%以上,实现合同外资增长30%以上。要帮助开发区拓展空间,使其成为承接重大外资项目的主要基地。要加快区市县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外资项目向北拓展。要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在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模具、精细化工、光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领域进行专业招商。要与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谋求战略性合作,争取更多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地区总部落户大连。要引导国际大公司采取直接投资、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和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商务成本,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外企人员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应对反倾销和国外贸易壁垒,努力做好WTO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降低对外经贸风险。全年外贸出口要增长12%以上。
四、努力营造宽松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经济活力,繁荣城乡经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市民收入水平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营造鼓励创业,提倡竞争,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实施“三个一”工程:通过政策支持,做强做大一批骨干民营企业;通过放宽准入,培养一批新的民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外地民营企业。出台《大连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出资1亿元建立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担保、技改补贴和知名品牌奖励。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创业辅导、信用担保、风险投资、融资租赁、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服务平台。高新园区创业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支持民营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长20%以上。
五、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提高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国有企业要继续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实行经营者期股期权试点。完成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三供一房”分离工作。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推动污水处理、自来水、燃气、热电、市政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的市场化融资。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要完成转企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社会资金和外资对现有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领域的改革。
六、加快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认真执行《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按照“西拓北进”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要完成投资200亿元。开工建设市区到金州的快轨交通,黑石礁至小平岛的滨海路;启动大钢、大化、大水泥搬迁改造工程;完成新红凌路、城八线长兴岛段、海皮路三期、椒金山隧道改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西部通道、大庄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中心汽车站、西北路两座立交桥;改扩建胜利桥、北岗桥、菜市桥等城市道桥;拓宽改造解放路、新城街等10条主次干路;加快推进跨海大桥、南部通道、大连至旅顺快轨、体育中心、大剧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泰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庄河电厂,加快推进“引洋入连”、辽宁核电站等前期工作。筹建甘井子热电厂、开发区第二热电厂等项目。
高度重视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制定各类工业园的环保规划,严格实施招商引资“环保一票否决”原则。各工业园区必须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老虎滩、泉水污水处理厂要竣工投入使用,凌水河、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要加快进度,开工建设春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凌水湾、春柳河上游的环境综合治理和寺儿沟污水处理厂。加大烟尘整治力度,拆除锅炉150台、烟囱100根。加强城市绿化美化,高标准完成旅顺北路、沈大铁路沿线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新建改建8个公园,城市植树50万株,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0.1平方米。
七、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科技融资五个平台。创建和扶持光电子等五个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测试服务中心。推出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拳头产品,培育10个新材料品牌。创办二次孵化器,建立科技孵化产业基地。创办科技创业投资担保公司,实现科技融资5亿元。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需要。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化。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强IT、模具、航运、石化、机电等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认真搞好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整顿工作。完善扶困助学体系,设立面向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专项助学金。继续支持市属高校和在连其他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各项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队伍结构调整,注重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5万人。
全面实施《大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彻底解决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险房问题。启动新一轮城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逐步为乡镇卫生院配齐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必需的医疗设备,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
继续开展“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深入发掘和宣传大连的人文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好第十七届国际服装节、第三届国际徒步大会、第十九届国际马拉松比赛和大连市第十届运动会。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落实中期监测评估工作。深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规划研究,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各项奖励和扶助政策。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及民兵和预备役、残疾人事业等工作。
八、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力度,支持创业式就业。实现城镇就业和再就业1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8万人,大龄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万人。建设外来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面保持在3%以上,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应保尽保。
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新建经济适用住房50万平方米,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为750户“双特困”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补贴,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00户。改造旧煤气管网20公里,扩建煤气主干线21.5公里,解决居民住宅煤气配套3万户。改造城市供水管网50公里,接收二次加压泵站,改善8万户居民用水质量;改造排水管网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
新建港湾式公交车站20处;整修街巷路800条、150万平方米,解决甘井子区新纳入城区管理的50条摸黑路;新建农村油路700公里,解决120个村通油路;投资1500万元购置环卫道路清扫车辆,使全市主干道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道路机扫率达到40%以上;新建饮水工程80处,解决4万人饮水困难。
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现600所中小学校宽带接入,为农村乡镇的中小学建设100个计算机远程教室。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15万户,实现全市所有乡镇有线电视光缆联网,解决偏远地区广播电视盲点等问题。
九、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争创文明城市。全面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全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道德、科教、文体、卫生、法律“五进社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小城镇、“十星级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系列创建活动。弘扬慈善公益理念,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完善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做好双拥工作。
全市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继续坚持重大决策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等制度。制定政府与工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和“五五”普法启动工作。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提高疑难案件结案息访率。加大对社会信用的监管力度,严处失信行为,打造“诚信大连”。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日常监管工作,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以“效能、勤政、服务、诚信”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继续推进软环境建设的“八项措施”,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各部门对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审批、办事流程要全面优化并公开。要加强制度建设,理顺部门分工,建立为企业和市民、为下级机关、为平级机关服务的工作机制,全面治理部门间相互扯皮问题。推广“一站式”和“全程代理制”服务经验,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把企业和市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政府部门工作的最重要标准。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督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要牢固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理念,不折不扣兑现政府的各项承诺,认真落实行政过错追究制度。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政廉政的公务员队伍。全市各级公务员要始终铭记人民对我们的重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更快的节奏,投身到我们城市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创造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与全市人民一道共同创造大连美好的未来。??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开创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大连”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