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9日在营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09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9日在营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高军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4日
信息来源:营口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剧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拼搏进取,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37.7%;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0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增长20%。
(一)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港口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港口四期工程全部竣工投产,仙人岛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集疏运能力显著提高。全年港口吞吐量完成1.5亿吨,增长22.9%;集装箱运量200万标箱,增长45.9%。B型物流保税中心获得国家批准,实现了港口发展的新突破。
沿海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2亿元,华能营口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产业和项目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积极推进项目开发建设,新开工盼盼起重机、辽宁大族冠华等重点项目20项,完成投资60.7亿元。
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以“五区、三带、四廊、两园”开发建设为重点,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十分钟城市圈”发展框架和现代化、生态化的滨海城市雏形基本形成,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4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开放先导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
重点区域开发成效显著。高新区不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开发、孵化和产业化功能不断完善。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规划建设与项目开发同步推进,启动区基本具备项目入驻条件,65万立方米储运工程和80万立方米储罐项目全面竣工,50万吨重交沥青项目进展顺利。中小企业园起步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8家企业开工建设。在沿海产业基地1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区域基础上,又有四个区域、152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列入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二)优化经济结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05.4亿元,增长16.1%;农业增加值实现61.6亿元,增长7%。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达到73.8万吨,蔬菜、水果、水产和畜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建、扩建恒久果业、金马绢丝等规模以上项目23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35%。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农业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速,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79个,大石桥市、盖州市通过了农业标准化暨“三品”认证整体推进县项目验收,被农业部列为北方水果无疫病控害区。14种农产品被确认为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其中“营口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万亩。县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市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搭建县域经济融资平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减小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2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30亿元,增长33%;增加值完成420亿元,增长27%。以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框架正在形成,现代新型沿海工业城市特征日趋鲜明。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8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创新项目计划,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计划以内。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7.2%。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城市商贸网点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市场快速发展,新兴业态不断壮大。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业运行平稳,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天沐温泉城、山海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增贷款75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降至7.2%,省内首家村镇银行在我市投入运营。
(三)狠抓项目建设,对外开放呈现强劲势头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456项,完成投资41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7项。产业分布趋于合理,全市新建、续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40项,总投资55.6亿元。鞍钢鲅鱼圈新厂、中冶京诚(营口)中试基地、富士康科技园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和产业延伸项目陆续跟进,现代临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核心,转变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吸引内外资条件及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改善和提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8家,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9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138%;内联引资实际到位220亿元,增长30%。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8亿美元,增长21.3%,其中出口完成16.8亿美元,增长24.2%。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壮大外贸主体,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80家,自营企业出口增速高于三资企业24个百分点,158家企业进入国家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有效保护了企业贸易公平。
(四)实施民生工程,城乡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以创建充分就业型城市为目标,认真开展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投入专项资金达1.3亿元。全市新增实名制就业8.2万人,普惠制培训5.8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或双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5.4万人。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7.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到1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10.4万人,参合率93%。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完成廉租住房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800户,城乡特困群体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扶贫帮困工作成效显著。新上扶贫开发项目36项,1.2万农村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下降12.3%。城乡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接收集中捐赠款物1165万元,救助城乡贫困群众5.4万户。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建立城市特困群体冬季供暖补助机制,切实保障了“三无户”、低保户及特困户的冬季供暖。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上调28.3%,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援助四川灾区,先后派出卫生、消防等医疗救援队伍,为灾区捐款6700万元。
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断加大实事工程推进力度,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部竣工。其中,改造街巷道路40条,比年初计划新增10条。实施焦化燃气综合利用,新增煤气用户1.2万户,比年初计划增加2000户。五大工程进展顺利,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等跨年度工程有序推进。实事征集过程中其它方面107件群众建议落实94件,占总数的87.9%。
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滨海带状城市规划基本完成。全年城市建设投资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石门水库供水、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等重点公益性项目进展顺利。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滨海大道全程竣工通车,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按期完成营盖公路改造工程。电力对经济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年投入电网建设改造资金11.4亿元,变电能力增长44.1%。加大城市绿化、亮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绿地342公顷,市区安装亮化设施40处。不断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场管理、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城市饮用水指标好于国家标准。
(五)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和谐稳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年新增教育支出7359万元,增长13.3%。新建校舍3.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中小学危险校舍21所,发放就学资助资金492.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3万名。成功引进省实验学校、省实验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校区建设分别在开发区、沿海产业基地开工。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全年投入资金925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9所,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急诊急救能力逐步提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市场安全稳定。人口计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1.31‰,人口结构日趋合理。
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加速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魅力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播电视网络和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有线电视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投资320万元,新建健身路径86处,健身设施和场地明显改善,全民健身水平不断提高。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史志、老龄和残疾人等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处置突发事件和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不断强化,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全年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3.8%,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认真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并妥善处理信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全市群众来信来访量下降2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安全生产总体保持平稳。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环境建设年”活动收效明显。“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较好解决了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市上下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市政府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投入运行,打造了优质、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平台,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依法监督;坚持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民主决策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3件、政协委员提案255件,办复率100%,办结率76%,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全面加强规范执法,政府行政行为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政风建设不断强化。全面开展执法、廉政和效能监察,从严查处各类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市民投诉办结率达到91%以上,行政效能投诉案件下降24.7%。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如果说营口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那是沿海区位优势的实际彰显,是历届市领导班子工作成效的集中显现。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营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营口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实力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财政紧张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就业性收入比例偏低,持续增收的渠道不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第二产业发展要求、与沿海开放城市地位不相适应;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政府部门和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公仆意识、忧患意识,存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为政不廉的问题,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剧,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们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对于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形势,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早日实现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目标,意义十分重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的严峻现实,面对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对我们发展的殷切希望,面对全市人民对营口未来的美好企盼,在决定营口未来的这样一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必须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必须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把保增长作为头等大事,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来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部署,以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继续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实力;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运行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营口老工业基地在较高基点上的全面振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0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增长25%;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7990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港口发展建设为牵动,加速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
港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战略资源、核心资源,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是政府工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托港口优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加快港口发展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港口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B型物流保税中心和仙人岛港区码头配套工程、A港池5#、6#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积极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出海产业大道营口段建设,不断完善陆港口岸系统,促进货源基地开发,建立起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强港口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优化服务环境,努力打造一流口岸。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亿吨,集装箱运量240万标箱,为2010年实现港口吞吐量2亿吨奠定基础。
全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沿海产业基地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要突出项目建设核心,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80项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要宽领域、多渠道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要加快完善城区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年开工商住、工业地产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引进重大项目、环保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项,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确保在30%以上。高新区要坚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项目开发引进紧密结合,全年新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2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要做大园区规划、做优基础设施、做实园区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争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能源化工、港口物流和旅游度假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支持区域为载体,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国内外大公司、大商社的合资合作。加强优势资源、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流通服务业的项目包装推介,重点引进高端制造、高附加值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利用外资与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对接,全年包装推介“四个一批”项目120项。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力争两户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认真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7亿美元以上,内联引资260亿元以上。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千方百计遏制矿制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下滑局面,积极开拓轻工、化工、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国际市场。
(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项目进园区、产业集约化发展方向,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5227工程”,即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500项,亿元以上项目200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完成项目建设投资700亿元以上。坚持外引内联并举、大小项目并重,重点抓好鞍钢鲅鱼圈新厂、中冶京诚(营口)中试基地、富士康营口科技园、五矿宽厚板等一批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按计划推进;抓住国家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机遇,积极推进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及城际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抓紧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筛选论证、包装推介,建立项目动态生成机制,充实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项目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对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广开融资渠道,加速园区开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以“一港、三区、两基地”为支撑,统筹推进各园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中小企业园、开发区临港和滨海工业区、大石桥南楼和环城开发区及盖州北海新城等重点园区建设。加快项目园区化步伐,支持各市(县)区跨区域摆放项目,鼓励城区企业向园区转移,控制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促进工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产业集聚的新高地、提升实力的增长极。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保障力度,支持优势企业抓住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兼并、收购、重组国内外停产、半停产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化进程,以推进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围绕加快冶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品配套,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新兴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围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建设,加强与中海油等大企业合作,努力打造新兴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围绕大型重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等系列生产,加快推进中小船舶制造、汽保设备等行业发展,壮大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围绕镁合金、镁化工产品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镁制品深加工比重,做优做强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围绕纺织服装业稳定发展,促进上下游产品的内在链接,提高行业创效能力,加快建设领先辽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围绕壮大新型建材产业,加大培植力度,提升行业集群化水平,努力建设新型建材基地。全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60亿元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50亿元以上。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组建3家中小企业贷款公司。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引导企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指导,降低创业成本,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生成机制。
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20项,工业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30项,促进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能耗评估审批制度,完善环境、用能准入机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小化工、小钢铁等项目,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与能源审批和节能减排考核,全年实施工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30项。以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电厂脱硫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3.2%和2.4%。
(三)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园区建设为着力点,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中心城镇,增强城镇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强化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开发区和盖州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推进大石桥市、老边区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全力实施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年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确保达到25%、35%和30%以上。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生态改造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全年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亩。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全年人工造林4万亩,义务植树600万株。建立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多元化投入,积极筹措支农资金,扎实推进试点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积极促进规模化发展,全年新建设施农业种植小区521个,畜牧小区112个,渔业小区17个。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新建、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龙头项目20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订单农业新增10万亩。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专业合作社100个。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增加农机具补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以上。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新增“三品”认定面积10万亩,新增认证数量60个。继续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全年新增市级品牌30个,省级品牌10个,国家级品牌3个。
创造农村发展的良好环境。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持续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新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有效流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以滨海带状城市规划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滨海带状城市是建设“大营口都市区”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滨海、带状、组团、生态”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滨海带状城市规划实施步伐,努力把营口建设成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大型现代化海滨城市。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认真做好《营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营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大营口都市区”建设进程,着力构建滨海带状城市新格局。进一步做好沿海产业基地及各类工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快城市道路、广场、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渡口老街改造等一批续建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集中整治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违法违章行为,努力创造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进一步强化交通管理,整顿交通秩序,规范客货运输市场管理。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和维护,大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和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区工作新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向镇村延伸,搞好农村集贸市场、街巷道路和城乡结合部等的综合整治,使乡村环境有较大改观。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继续抓好生态湿地保护,加大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等流域污染治理,确保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搞好熊岳河的综合整治,做到统筹规划,两岸同步开发。严格落实对山体、森林、岸线及海域等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措施,坚决禁止盲目开发,切实保护好营口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改善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拉动能力。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8个专业物流基地和7个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建覆盖东北的物流网络。巩固提升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社区服务。培育和引进经营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创区域特色和地区品牌,提高现代流通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市建设,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业加快发展。加速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开发环境和开发结构,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9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温泉资源开发为牵动,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营口温泉城市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倾力改善民生,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的成果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市”为目标,针对就业形势新变化,以城镇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和特困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援助力度,全年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6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名制转移就业1.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全年实名制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实名制培训进城务工农民1.4万人。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继续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年内参保人数达到58.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达到42万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力做好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工作,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扶贫开发,全年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1.5万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特困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改善特困群体生活。
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政府保障机制,使公共财政向教育倾斜、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省实验中学和省实验学校分校建设,力争实现夏季招生。加快推进营口大学园建设,为创建本科大学奠定基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改革,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城乡医疗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数字电视转换工作,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3‰以下,出生人口综合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国家安全、人民防空建设,努力提高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水平。
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办好“十件实事”。“五大惠民工程”是:(1)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以水源地保护、大清河流域治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为重点,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温暖清洁工程。为进一步提高居民供暖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力争用4年时间,实现主城区2—3个热源厂、市(县)区1个热源厂集中供热,并分期分批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3)城市“退二进三”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用4年时间,将坐落在城区内重点部位的工业企业迁至工业园区,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4)城中村改造工程。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用4年时间,对老边区欢心甸村、太和庄村等城中村进行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5)民兴河改造工程。按照景观河、生态河的标准改造民兴河,使其成为连接新老城区的绿化带、景观带;实施大辽河河口堤防整治,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全年要重点为城乡群众办好“十件实事”:(1)改造城区道路25条、庄林路6.4公里;(2)改造旧小区8个、旧住宅楼41栋;(3)改造农村厕所2500座;(4)新建回迁楼20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5)新建农村生态能源10处、沼气池3000户;(6)改造市区8所中学和乡镇10所中小学操场;(7)改扩建市中医院;(8)组建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9)新增农机具1200台套;(10)组建7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平安营口建设。继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预防、管理和打击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面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信访、市民投诉中心、民心网和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行政领导工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高度重视食品、药品、交通和消防安全,严防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执政为民、奋发有为、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不懈追求。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树立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思想观念,使政府工作切实体现不畏艰险、直面挑战、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不断创新思维,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打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活跃、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全市上下大发展、快发展的浓厚热情,让创新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加强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进一步强化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案办理落实力度,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继续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市政府召开涉及全市性重大决策和民生问题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增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多渠道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系。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必追究。
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认真落实事关群众利益的政策要求,在特殊困难时期,多为企业着想、为群众着想、为大局着想。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坚持不懈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多做群众急需之事,多做百姓受益之事,多做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之事,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符合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和发展“环境建设年”成果,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加强决策监督,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大力倡导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坚持谋实策、重实效,努力建设诚信政府。
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加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费、资金管理,反对奢侈浪费。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将有限的资金和财力用在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认真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把廉政建设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标本兼治,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源头防范能力,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营口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足彩胜负14场、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更加执着的创新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开创营口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